別看小提琴是舶來品,其實17世紀下半葉就在中國露過臉。據《清康乾兩帝與天主教傳教史》一書所載,當時一位叫徐日昇的傳教士,就在康熙皇帝面前用小提琴演奏過中國民謠。如此“接地氣”的舉動,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點贊。
言歸正傳,要說小提琴音樂創作在國內的真正發展,還是20世紀以后的事兒了。就讓劇小院用三個小問題,串起你心里那些“叫不上名兒”的中國小提琴名曲。
1、中國小提琴名曲都是由誰寫的? 我們在聊老外的小提琴創作時,曾提到可以大致歸成三撥人:會作曲的小提琴家、會演奏小提琴的作曲家、小提琴家與作曲家組CP。那么這種歸類放在咱們這兒還合適嗎?嗯,挺合適。

馬思聰(1912-1987年)著名作曲家、小提琴家 我國小提琴音樂的先驅——馬思聰,就是一位有著精湛作曲技藝的小提琴家。即便不常聽小提琴曲的朋友,也會沉醉在他柔美動人的《思鄉曲》(《內蒙組曲》第二首)中。除此之外,馬思聰還創作了《西藏音詩》、《搖籃曲》等優秀的小提琴獨奏作品。
思鄉曲 呂思清 - 梁祝
冼星海1.jpg 冼星海(1905-1945年) 著名作曲家、鋼琴家 會演奏小提琴的作曲家也不少(比如作曲家杜鳴心),但最典型的還是創作了《黃河大合唱》的著名音樂家——冼星海(1905-1945年),他在留學法國時期(1934年)就創作了我國首部小提琴奏鳴曲《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》,后來還創作了《烏蘭巴托的早晨》、《阿曼蓋爾達》等優秀的小提琴作品。 何占豪、陳鋼.jpg《梁祝》創作過程照片 / 何占豪(左)、陳鋼(中) 至于第三撥小提琴家與作曲家組CP,最知名的莫過于作曲家何占豪、陳鋼,與小提琴家俞麗拿組成的“超級CP”,正是在他們手中誕生了我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,同時也是我國交響樂的里程碑式作品——《梁祝》。熟悉我國小提琴發展的朋友對這三個名字一定不陌生。三位音樂家可謂分工明確,陳鋼與何占豪是《梁祝》的曲作者,小提琴專業的何占豪主要創作旋律,陳鋼主要負責曲式、和聲,倆人取長補短,從創作角度上來說很和諧;作為首演獨奏,小提琴家俞麗拿也為這部作品提出過很多寶貴意見。所以你看,單從創作與打磨來看,《梁祝》就是實打實的匠心之作。
梁祝 俞麗拿 -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BMG版
當然,話不能說太絕對。除了上面這三撥人,我國還出現了像郭祖榮這樣并不會小提琴,卻寫了不少小提琴佳作的作曲家。話說回來,誰會不喜歡他創作的,歌頌豐收圖景的《金色的秋天》呢?
金色的秋天 盛中國 - 梁祝 小提琴協奏曲
2、從哪些中國小提琴名曲開始聽? 多年的聽覺記憶提醒我們:小提琴協奏曲《梁祝》,從哪兒看都像是最優選擇。因為它在典型的西洋“容器”里,完美地講了一個中國的愛情故事。整部交響樂就一個樂章,卻很有講故事的感覺,奏鳴曲式的呈示部、展開部、再現部分別對應相戀、抗婚、化蝶飛等幾個主情節。西洋曲式結構的“鋼筋骨架”,就這么揉成了“中國特色”,起承轉合明顯,聽起來很友好。
除了《梁祝》,一些頗具民族風味的小提琴作品,也很適合放在剛開始聽。比如改編自古箏名曲的《漁舟唱晚》,你會發現這里面藏著中央一套《天氣預報》的背景音樂,尤其是小提琴用“人工泛音”演奏這一段,意境很足;再如沙漢昆改編自內蒙古烏達盟民歌的《牧歌》等等,也很合適。
漁舟唱晚 俞麗拿 -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BMG版
3、該關注中國小提琴名曲的哪些因素? 上篇《所有人心里,都住著首“叫不出名兒”的小提琴曲(上)》中提到的旋律、技巧和風格,在中國小提琴名曲中同樣適用。
簡單說就是,無論旋律、技巧還是風格,都要為“中國風”這個大前提服務。就以馬思聰的《思鄉曲》來說,此曲運用了不少小提琴的滑指,既勾勒出柔美、細膩的旋律,也滲透出濃郁的民歌味道。再說《梁祝》,據曲作者之一何占豪的說法,其中那段家喻戶曉的“愛情主題”,“靈感來自于越劇尹派創始人尹桂芳唱腔中的一句表達愛情的吟腔”。順著《梁祝》另一位曲作者陳鋼繼續往下說,他改編自塔吉克民歌的《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》,在第一段快結束時有模仿冬不拉的撥奏,特別來味兒。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陳立新 - 中國小提琴名曲-幻想曲
除了這幾個因素外,中國小提琴作品的改編現象,也值得特別關注。因為有好些知名的小提琴曲,都是改編自其他樂器的作品。上文中多次提到的作曲家陳鋼,就為小提琴改編過好些作品。如改編自白誠仁創作的口笛曲《苗嶺的早晨》,此曲充分發揮了小提琴在高把位的滑音、顫音魅力,模仿起鳥叫來惟妙惟肖。
苗嶺的早晨 陳立新 - 中國小提琴名曲-幻想曲
這里重點為大家介紹改編自民樂大師劉天華(1895-1932年)的二胡名作——《良宵》。《良宵》又名《除夜小唱》,是劉天華在1928年除夕時的即興之作。在劉天華的十首二胡名作里,《良宵》的難度并不算大,但很有起承轉合的章法。滑音、顫音頗具吟誦感,頓弓的處理似乎也有些模仿小提琴的意思。這些在小提琴改編中又生出了新意,將原作的歡欣熱烈演繹出另一番味道。有機會的話,不妨比較一下二胡與小提琴版。
良宵 陳立新 - 秋夜小提琴
從西到中,兩期小提琴名曲的介紹到此全部結束。就讓我們在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中,感受弓弦之美吧!
相關鏈接: 所有人心里,都住著首“叫不上名兒”的小提琴曲(上) 說走就走的音樂之旅,我們來啦! 五月音樂節|講述意大利名琴的故事 暮春醉五月,五月享弦音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