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,大型津味兒話劇《闖江湖》正式建組,宣布這部“塵封已久”的經典劇目從今日起正式進入復排階段,預計本劇將于2019年初與各位話劇迷朋友們見面!
建組會上,大家逐一分享了自己的由衷之言。劇組主創人員、演員老師、舞美團隊以及劇院領導用真誠之心、深摯之愛將各自對傳統劇目的認識、對劇中人物的點評、對往昔生活的回憶一吐為快。一些老藝術家談及自己在青年時期曾跟隨《闖江湖》劇組“走南闖北”到各地演出,由于當時的條件有限,晚上就棲在舞臺后臺簡易搭建的大通鋪里,也許藝術的厚重感源于時間的歷練和生活的品味,用“闖”字來形容當時的境況最合適不過了。對這句話印象尤為深刻:有人的地方才稱得上“江湖”,我們“闖”地就是江湖!
天津人藝1980年《闖江湖》劇照

提起《闖江湖》,也許一些老觀眾還依稀記得在80年代初,它初登話劇舞臺時的場景。這部作品是吳祖光先生晚年的壓卷之作,創作的緣由是自己的愛人——評劇藝人新鳳霞當年江湖賣藝的身世際遇,作品內容與天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。出于劇作家吳祖光和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的信任,天津人藝在1980年排演了本劇,還特別邀請了吳祖光先生的愛人新鳳霞老師擔任藝術顧問。本劇的上演在80年代初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,并迅速被搬上了銀幕。
undefined 天津人藝1980年《闖江湖》劇照
《闖江湖》悲喜調和,淚中有笑、笑里含淚——悲是悲苦,喜是戲謔,既“動人”,又“逗人”。這部劇作以舊社會戲曲藝人的經歷為劇情發展線索,表現了新舊兩個社會藝人的不同境遇。沒有離奇的情節,感人至深的場面卻比比皆是;沒有虛假的“英雄”,舞臺上出現的男女老少,個個擁有鮮明的性格。
天津人藝1980年《闖江湖》劇照
一桿令人折服的筆,觸動了藝術之魂,把生活氣息描繪得濃郁、雋永,把悲劇場面和喜劇因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。這部充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極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好戲,如今將再次回歸話劇舞臺,我們都無比期待新版《闖江湖》的精彩呈現。同為戲劇愛好者,我們誠邀您來一同鑒賞這杯精心“釀制”的五味俱全之生活醇酒。
天津人藝1980年《闖江湖》劇照
︽闖江湖︾劇情梗概 四十年代,天津衛的一個評劇戲班,一群被視為“賤民”的“戲子”在生活的道路上相依為命,走南闖北,苦命掙扎,追求光明。這些民間藝人,在黑暗的年月里被稱為人外之“人”。他們得不到社會的尊敬,無時不受著寄生在他們身上的各色人等的欺壓。但是,他們緊緊抓牢生活,不向惡勢力妥協。他們講“義氣”,為活命而互相關心,用“義氣”做為保衛活命的手段。他們終于盼來了光明,得到了做人的權力。 undefined 天津人藝1980年《闖江湖》劇照 建組掠影
導演:羅軍
出品人:王衛中
責任監制:王湧
制作人:李慶 舞美主創
技術管理:劉國林
燈光設計:張偉明
音響設計:梁松
服裝設計:薛凌艷
化妝設計:張丹雪
道具設計:李慶 本劇演員
樊帆
津味兒話劇講述發生在天津的故事,展現天津的風土人情,“津味兒”絕不是流于表面對生活的模仿,而是一種融進骨血里的內蘊。津味兒話劇呈現天津文化,天津文化浸潤津味兒話劇,二者相得益彰。從上世紀50年代,天津人藝就推出了津味兒話劇《六號門》,80年代又排演了《闖江湖》,之后相繼推出了《蛐蛐四爺》、《望天吼》、《相士無非子》、《婢女春紅》、《油漆未干》、《海河人家》等劇目。愿天津人藝推出的津味兒話劇如同泉水涌動,源源不斷,常演常新……

|